【天津书画名家网专访】尹枫:出文入史 诗魂画意

发布者: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4-11-05浏览次数:312


尹枫,字沐风,号果明。丁亥(2007)年六月获天津美术学院文学学士。戊子(2008),入霍公春阳先生门下,遂孜孜于古典花鸟画写意,辛卯(2011)六月获天津美院美术学硕士。辛卯(2011),入南开园,求学于孙公立群先生门下,从事艺术史论、文人画、禅宗书画、魏晋玄学等研究,甲午(2014)年六月获历史学博士。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天津市美学学会会员,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发表论文:

《汉晋三教论衡与佛教中国化》,《南开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隋以前中国造像及其文化发展初探》,《历史教学》,2014年第4期;

个人画集:

20132月,《尹枫书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12月,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合集《南开风华》,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16月,参与编著《中国传统绘画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7月,《尹枫书画集》,香港一画出版社。

发表作品:

2013年,书画作品发表于2013年第1-6期《中国书画》,中国书画杂志社;

2013年,书画作品发表于2013年第26期《艺术·投资》,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

2013年,书画作品发表于《画坛新势力·水墨七零后》,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1831日,书画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68期(总第2119期)专刊。

天津书画名家网:您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天津美院学习,之后到南开大学读历史博士,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选择和转变?

尹枫:从美术硕士到历史博士确实有一定跨度,这种转变也是我经过深入思考之后的选择。经过美院多年的学习,对基本的绘画技法已经掌握,之后需要做的就是从史学、文学、美学等其他角度去锤炼、提升自己,南开大学历史专业深厚的人文底蕴正是此时我最需要的。事实上,很多前辈师长也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和选择,范曾先生曾就读南开大学历史系,并多年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担任艺术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我的硕士生导师霍春阳先生也曾多次到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习文史。

天津书画名家网:您硕士期间师从霍春阳先生,主要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尹枫:霍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型画家,他的作品中渗透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神,其中尤其是魏晋文化气韵。魏晋时期士人文化盛行,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步融合,出现了王羲之等书画名家,“竹林七贤”等文士和《文心雕龙》等传世名作,形成了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一种风貌,也奠定了中国绘画的基础。与一般美术院校只注重技法不同,霍老师一直指导我们学习《论语》、《庄子》等传统经典,要求我们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深入学习史论。可以说,正是因为霍老师的教导,才让我对绘画的学习和探索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可能也是我后来选择到南开大学进一步攻读文史的起因。在南开读博期间,我接触到的一些学识渊博的老先生虽然不画画,但他们对绘画的理解、他们的书法所蕴含的文人气,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通过随霍老师学习,我认识到在学习各家画法的同时,更应多注入文化的素养,既要如石涛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同时又要用心领悟,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山川风物。


天津书画名家网:读历史学博士对您的书画创作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尹枫:由美术而历史,从开放、感性的艺术思维,进入到严谨、理性的学术思维。如,之前在美院时曾去敦煌观摹,那时关注的是壁画人物纹饰、颜色、服装,更多的思考是如何用自己的笔墨讲其描绘,而在历史的学习中,我需要去追寻他们的起源、流变、社会背景和文化学意义,通过这种学习和研究,我发现自己的绘画有了更坚实的学术支撑。

天津书画名家网:您的创作以写意见长,在创作中如何体现中国画的“意”?

尹枫:现在书画界的大氛围可能工笔、没骨更流行一些,这种画法当然是好的,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价值。但我个人认为,写意画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相契合。我最近创作了一些山水画,这些作品具备山水画的特质,同时又不墨守成规,运用了各种皴法、笔法,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在里面。我们知道,每一幅画的点染都不是随意的,都是有章法的,就像一个人化了妆不能让人看出来,而应是一种自然的美的流露。这种自然是在规范之内的,是完全符合审美标准的。在进行写意山水画创作时,我更追求一些精神层面的内涵,渗透一些禅意和哲理,省掉很多复杂的规范性的符号,更能够体现出景物的特征,同时使人物、花鸟完全融入山水画面。在运用传统技法方面,笔墨放松而非杂乱,精雕细琢而不着痕迹。也许你看不出作品里的笔法是取自哪一家,但整体上能感觉出作品非常和谐完整,用笔墨将山水的“意”完整的呈现给观者。

天津书画名家网:您的作品颇具文人画韵味,国内画坛近年来对文人画有很多讨论和争议,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尹枫:文人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唐代王维被奉为文人画鼻祖,宋元明清文人画一路传承发展,代表着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成就。近代,陈师曾先生再次举起了文人画大旗,提出“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文人画在创作表达时用的元素相对简单,会采用比兴的手法,带有自己的抒情性,追求简淡,着色不多。当然这也只是形式,不是说您用了颜色就不是文人画,不用颜色就是文人画。画家用笔墨也可能会很恶俗,用了颜色也可以很高雅,关键在于自己的品格,在于你赋予了作品什么样的格调。范宽的作品用了千笔万笔不会俗,倪云林只用寥寥几笔也不会俗。

文人画最重要的是画家要有文人的情怀,并且他的作品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里提倡的就是一种内敛,是含而不露。绘画也是这样。我们在掌握了线条、色彩以后,不管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不是让题材控制你,而是你用对文化的感受去控制笔墨,去表达你的绘画对象,这样你就可以心有余而力足,可以做到心手合一,直抒胸臆,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精致而不小气,放松而不狂放,能够在粗与细、收与放的对比之中,达到平和与和谐。文人画家的胸怀可能是澎湃激烈的,可能是痛苦悲壮的,也可能是兴奋愉悦的,你可以把这些情绪都融汇在笔墨之下,但你对画面必须一直是可控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必须是平和宁静的。这应该是文人画理想的状态。

我在画山水的时候,会把点、线、面之间的默契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些,书写性更强一些,让人感觉是轻松的,是充满感情的,是一种理性的放松,是一种可控的奔放。这也是我对文人画的一些理解和追求。

天津书画名家网:您创作的禅宗写意画独具面貌,您对禅宗写意画是怎么理解和把握的?

尹枫:禅宗写意画,目前从学术角度进行专门论述的还不多,我个人因为创作风格和学术偏好的原因,对这一理论概念和笔墨实践非常感兴趣,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写意画的禅宗意味》,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阐释,也讲了一些将其运用于笔墨创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几位书画界的前辈对此也颇为认可。

禅宗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化的佛教和文化,自身融汇了很多儒释道的泗县内涵。禅宗写意画,我个人的理解是,带有禅的文化关照和意蕴的写意画,对其进行判断应为是否具有禅意,它和文人画有着许多方面的想通之处,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如倪云林的作品萧瑟、旷远、疏淡,更多体现的是文人的情怀,而八大笔下一只孤独的鸟,人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超然、避世,禅的意味更浓一些。

从技法上讲,禅宗写意画并不失形,是在形的规范之上有了更高的提升。比如我们画兰草,会损之又损,简之又简,也许只画三片叶子,但包含了兰草所有的规律和本质。禅宗写意画总体上寻求一种超脱、淡然,如古人所云 “逸笔草草,以助清幽”,要求达到一种平和、安静的境界。

天津书画名家网:您师从多位名师并广学博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个人风格?

尹枫:我从小师从叔父尹沧海先生学画,他的画风比较放松、自由,所以我小时候的画也喜欢放松,但放松中有规矩。后来我师从霍春阳老师,霍老师的画严谨精到,对传统文化有自己的感怀与提炼。通过研习古人的优秀作品,认真体味前辈、师长的优点和内涵,再慢慢尝试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绘画符号。

中国绘画的根基在传统,如果你抛弃了传统,没有深厚的积淀,那么你的创作只能是空中楼阁。好的东西你一定要明白它好在哪里,怎么样去传承。大画家黄胄、傅抱石、李可染的作品里都有自己的独特题材符号,但他们用的仍然是传统绘画的笔墨。

现在不少学生看到老师怎样画,自己也跟着怎样画,但是你没看老师10年前是怎么画的,许多老师早期作品也都画得很茂密,后来才逐渐去掉芜杂留下精华。老师现在创作时可能只画几根线,但那是他下了几十年功夫才提炼出来的,而如果学生也学老师的样子只画几根线,那么您的作品的厚重感和老师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扎根传统,博采众长,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逐步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和绘画风格,这当然需要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可以说一直在路上。

天津书画名家网:您如何看待写生在书画创作中的作用?

尹枫:写生有助于画家亲近自然,在自然中去感悟许多东西,对要描绘的对象了然于心。写生其实是对自然的一种提炼,画家需要掌握其中的分寸,然后进行合乎规律的表达。艺术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过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而写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天津书画名家网:最近您有哪些计划安排?

尹枫:我现在担任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主要讲授花鸟画和山水画。我最近正在申报学术课题《文人画的现代传承与发展》,同时准备和其他画家筹建写意画研究院,联合京津及全国画家,通过展览、著述,进一步研究推广写意画。另外,我预计春节前后举办画展,以山水画为主,将近期自己的一些学习、思考和探索呈现给大家。

天津书画名家网:前不久您参加了“美丽天津博士绘”活动,介绍一下参加这个活动的感受吧。

尹枫: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它可以让画家更真切的感受和发现天津的美。作为博士,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较为熟练的绘画技法,对于文化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我们可能因为平时对这个城市太熟悉而忽略了它的美,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机会,让我们去艺术地观察和表现它。不同画家会。从不同角度,去表达心目中不同的城市。这和画山水一样,需要提炼对象的特征,我们这次要做的是去提炼城市的特征,虽然每个人的技法不同,感受不同,但是相信我们的笔墨都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个城市的特征。


201411月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