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意境》后记

发布者: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5-12-23浏览次数:305

余生于皖北,自幼痴于绘事。及长,负笈津门,自丙寅而来不觉廿又八年矣!余生也晚,故无一日不勤勉自励,然亦乐在其中。先生常谓余曰:“大丈夫当立千秋万世名。”余虽不才,亦知人生如白驹之过隙,又如行舟逆水,一蒿缓而千寻退;又闻“立名者,行之极也”。自思已逾不惑,是以闭门读书修业,亦愿日有所长。

余不善人际,亦不察人心之害,自谓心本向善,诸事尽余所能而已。然“乾坤浪浪,往事不可追也”,是以数养心于皖之九华、陕之终南,及闽之资国、极乐、长乐与福兴诸寺。或与山僧静坐终日,内观洗性,几不知今夕何夕;或闲唤神雕去来,呼云啸月,虚空神交同道悟;或因缘随喜,挥毫直指,郁郁乎黄花无非般若。

孰察余之中情”?每遇春秋佳日,余亦喜率弟子数人,游心骋目于山水之间,南涉云贵,北叩玉关,登峨眉,问道终南,适甘南塞北,观五岳,访黄山、九华、天柱三山。雨夜、秋梦、古寺、名山、草木、飞禽种种意象,皆形诸于书画,或谓为文人画、士夫画,或谓为禅意画,或谓为原乡情结,余亦莫辨。噫,得之于心,应之于手耳!

本研讨论文集之体例大约一分为三:其一为众师友对余书画作品之评鉴。其中有过誉者,亦有恳切之点拨、希望与鼓励。师友爱我,数年间每每有美文相赠,余时时翻阅,恒感念于师友之情真意切,此为主;其二为诸家媒体对余所做书画之报道。媒体诸君对余以及余之书画活动关注有加,所采写之文章常见诸相关刊物及报端,现仅选取数篇结集,此为次;其三为书画研讨会侧记。因篇幅所限,故仅节录台湾、香港、天津三次研讨会诸方家之发言。诸君品评之箴言,余深以为意。因时间仓促,或挂一漏万,亦请诸方家海涵!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云 :一个人不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成唯识论》亦云:恒转如暴流,以刹那生灭,后一刹那即非前一刹那故。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我亦非今日之我。故余深惜与诸君之厚谊,此结集之深意正在于斯!


岁在甲午冬月

沧海于大禅堂

2015年 甲午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