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表现与审美】主讲人:陈孟昕 教授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专题讲座第02期

发布者: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7-11-21浏览次数:275

 

20171121日,陈孟昕教授受邀为“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学员举办了题为线的表现与审美讲座从“线的文化属性与历史渊源”、“线的表现功能与审美功能”、“线的感知与表达”、“线的组织与经营”四个层面全面阐释中国绘画中的“线”。

讲座中,陈孟昕教授论述道,中国画是具有独特的东方哲学思维与人文内涵的艺术形式,儒、释、道的文化思想是中国艺术的根基。线作为中国画家观察和表现外部环境物象与自我内心独白的一种形式。中国传统绘画是以抒情写意为中心的民族艺术、美学思想的体现,情感的意象性表现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特质,而创造线的程式及其欣赏,则构成了传统绘画美学的重要内容。中国画家对线的敏锐感受成为一种赋有灵性的能力,对线条形式美等诸因素的创造成为艺术的自觉。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在形式上一种明显的线条主题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形式的真实性被揭示出来,非常一致地让可视的世界服从于线条,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

线作为最直接、最原始的绘画表达形式,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衍变进程中,集聚、浓缩着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使线条自身的二重性——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不断求得平衡和统一,矛盾冲撞的结果使线的表现力不断丰富和增强,同时也培养和创造了比较纯粹的审美形式感。画家的线条样式和气质是由生活中锤炼出来的,在表现对象时虽然包含着主观因素,但在追求线的某种感觉时,只有充分表现出对象的本质后,才能使欣赏者产生并体味到自己所要表达的相同的认识和感觉。

线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在自然形态中并不存在,却产生于画家的笔下,是画家对物象理想化的结果,线条的抽象性使其在造型中只是“影射”形体的存在。纯主观的线是概念空洞的线,而纯客观的线在表现的对象身上是难于找到的。由毛笔发展出来的笔墨技巧及审美趣味,尤其是书法中的用笔之道,永远是线描画的艺术标准之一。线描形式、技巧的感知,除了借鉴传统因素外,还需要在艺术实践中体会和总结。客观生活不仅是艺术作品内容的源泉,而且也是表现形式、技巧的源泉。

对于画面用线的组织排列、推敲经营,不仅是一种能力和修养,而且也是一项技术。有它需遵循的规则和掌握的艺技。线的表现力和形式美与之有密切关系,它决定着一张线描作品能否打动人,能否入道成艺。线描画的疏密节奏安排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审美视觉。线的疏密原理如同生活原理一样,有紧便需要松;有强便需要弱,要遵循对立统一的法则。线条的组织安排要符合理法,要有宾主、呼应、开合,要有藏露、繁简、虚实、参差、长短粗细的经营,才能使其“疏者不厌其疏,密者不厌其密”,疏而不觉其简,密而空灵透气,开合自然,虚实相生。

陈孟昕教授总结道:线是画家心灵最亲近的表达形式。运用线条描绘客观物象的形质、空间和生命,是情感与哲学的交融。这种表现如同一支简洁、明快、和谐的奏鸣曲,运用的是素雅、朴实、耐人寻味的艺术语言。线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最基本的形式要素,积淀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以深层的民族心理为内趋力,以浸透着画家情意的笔力为基质,将自身的格调和美感发展成超越时空的形式极至。

讲座结束后,陈孟昕教授回答了项目学员的提问,并逐一评点了项目学员的作品。

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