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之魂】主讲人:李毅峰 教授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主干课程第08期

发布者: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7-11-20浏览次数:306

中国画之魂】主讲人:李毅峰 教授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主干课程第08

20171120日,李毅峰教授受邀为“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学员讲授主干课程(),结合中国绘画史历代精品,阐发了“气”、“势”、“笔”、“墨”四者的内涵意义,系统揭示了“中国画之魂”的命题。

李毅峰教授认为中国文化中存在四种类型的“气”:一是“文学之气”:气度不凡、气度超人、气冲霄汉、怒气冲天、盛气凌人、气壮山河;二是“哲学之气”:气火水土、生气勃勃、严气正性、意气相合、神完气足、心正气合;三是“医学之气”:心平气和、哀声叹气、吐气扬眉、气血方刚、荡气回肠、气滞胸满;四是“国画之气”:气韵生动、气质俱盛、一气呵成贯通一气、胸中逸气、笔墨之气。其中“国画之气”是周流六虚,变动不居的“道”;是画中的虚实天地、阴阳之变,传达的对立统一;是气韵生动与气质俱盛美学风貌。山水画中“气”、“势”并用,“势”是“气”的存在和流动的具体表现,“势”是画面形象间的联系,以及画面形象和画外时空的关系,“势”也可理解为情态趋向,它主要是指由章法本身所产生的视觉心理动态效果,亦即在画面上制造出的一种形象间或形象全体之中的运动倾向,这种倾向称之为“势”。“势”是画中黑白、运动、主次关系构成的“活的整体”;是形状动势的大小,用笔的速度、方向,以及形状与笔墨共同形成动势的“活的方法”。“势”的营构分为取势、布势、写势,应当从宏观处加以把握,大处着眼,大处落墨,小心营造,“势”中的透视就是山水画的“六远”——高、深、平、迷、阔、幽,体现自然山水的开合聚散与山水文化的宇宙意识。

对于中国绘画的“笔墨”,李毅峰教授论述道,中国绘画中的“笔”刚柔相济,变幻万千,聚力聚气的功能,“骨法用笔”与“书画同法”是“笔”的具体体现,在画中以中锋、偏锋、藏锋、露锋、逆锋、逆锋、方笔、圆笔等丰富得样式呈现。“笔”与“墨”是相互补充的,例如石涛说:“墨授与天,笔操与人”,“笔非蒙养不灵,墨非蒙养不神”,包世臣说“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法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沈,笔飘则墨浮 ”黄宾虹说:“分明是笔,融洽是墨”。用墨与用水关系密切,对于墨与水关系,黄宾虹有这样精辟的论述:“画案之上,一钵水,一砚墨,两者互用,是为墨法”。水在作画中主要有三种妙用:用以留水渍、用以接气生韵、用以统一画面。中国画创作中的墨法应做到以墨为体,以水为用,“浓欲其活,淡欲其华”。

课程结束后,李毅峰教授回答了项目学员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