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专题】主讲人:杨岚 教授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主干课程第04期

发布者: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7-11-11浏览次数:247

东方美学专题】主讲人:杨岚 教授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主干课程04

20171110日至11日,杨岚教授受邀为“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学员讲授主干课程(),详细阐述了阿拉伯伊斯兰、印度的文化体系与审美观念。

阿拉伯地区孕育过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古文明、亚述文明、巴比伦文明、腓尼基文明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两大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源出此地,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源出此地。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兴起,很快凝聚了阿拉伯民族,在伊斯兰圣战中征服了肥沃的中东新月地区、波斯、埃及,占有了全世界最古老的几个文明发源地,阿拉伯语成为中古时期文化传播利器,阿拉伯人既善于征战也善于学习,成为“整个中世纪高举文明火炬的民族”。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着古老文化积淀层,在多元文化激烈冲突中有强悍的伊斯兰精神统一性,个性突出,强势明显。埃及法老的神秘,巴比伦法典的威严,亚述军事帝国的强悍,波斯文学和地毯的瑰丽,土耳其的精美日用工艺品和犹太族的精神抵抗均透过伊斯兰文化的长袍面纱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又深刻融入阿拉伯文化的肌理。

阿拉伯文化体系却是突出了人类精神发展的意志向度,以严格规范行为著称,把道德法制化,宗教军事化,文化具有强烈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排斥力,在全球现代化浪潮中依然有一些地区奉行严苛的原教旨主义,抵制西化。沙漠中的苦行意识与强力意志铸就高度纪律性,导致社会机制有军事色彩,伊斯兰教中对真主的膜拜相当于战士对英明领袖的服从与敬畏。真理天启,情感克制,欲望严控,艺术文化趋于理性抽象,突出图案纹样书法,审美标准以严密清明为上。

伊斯兰艺术是阿拉伯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艺术形式,清真寺是伊斯兰艺术的审美焦点。伊斯兰教认为宗教建筑是最持久和最高的美术成就。清真寺圆顶代表神的完美,穹窿顶拱券顶拱形门厅钟乳饰,是清真寺的特色所在,也是其精致复杂的图案装饰艺术的展厅,体现其超越气质。资源匮乏的沙漠环境中生长的民族把最强烈的情感和希望寄予宗教,向往沙漠绿洲和海市蜃楼般的真境乐园,用抽象图案、满铺构图、稳定秩序、和谐理念装饰他们的理想世界。植物图案、几何图案、书法纹样及湿拓画、沙画等在精密繁缛千变万化中趋于一种崇高风格,令人叹服。

印度文化没有像西方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那样顺着精神发展知情意三大方向而行,或探向广袤自然世界或探向人类文化世界,而是返身内观,朝向精神自身,探究人的感觉感知感悟能力和精神境界,在抽象思辨中构筑精神殿堂,形成虚玄高妙的宗教文化,在审美上,更加强调精神象征意味,更加注重精神超越目标。印度乐舞是其优势艺术,能突破语言障碍广泛传播,以身体为直接表达媒介,是这种早熟文化的最擅长的艺术类型。

印度文化之根有两系,一是20世纪才因考古发掘进入研究视野的印度河古文明,带有原始文化的女神崇拜、生殖崇拜遗迹和平等和平意识。二是雅利安人创造的吠陀文明,强调自然伟力崇拜和森严等级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传统婆罗门教与主张众生平等的沙门思潮的对立,耆那教与佛教的论争,本土印度教与外来伊斯兰教的对峙,等等,构成印度宗教美学的驳杂包容的精神审美特质。印度人在天象、地理、植物、动物等审美中多有超功利态度,真诚欣赏自然的自在之美和自由之性,宗教意识渗透其中,对人体美理想追求也与积善消业的宗教理想息息相关。

印度艺术类型中,不仅建筑和雕塑、细密画等形式极具特色,其语言艺术、音乐艺术及舞蹈艺术、戏剧艺术、现代电影艺术等也可圈可点。而最出色的是其以人体为介质的表演艺术。据传说乐舞来源均自湿婆神的宇宙之舞,节拍旋律韵致情怀均有着宗教意味和自然活力,构成印度舞蹈的神性气质。公元二世纪,出现第一部戏剧理论巨著《舞论》,影响深远。

课程结束后,杨岚教授回答了项目学员的相关提问。

(本期内容由杨岚教授提供之课程题纲整理而成,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