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文化已有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其间名家辈出、杰作不断。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总体呈现两条发展路径,一是以西方现代艺术为参照,强调形式、观念层面的陌生化与前卫性;二是以中国传统艺术为根基,返本开新、融贯古今,在自身文化的历史逻辑中探寻更具中国风貌、中国气象的艺术语言与艺术境界。从某种角度来说,后一发展路径更加“China”——陶瓷乃源出中国之艺术。
在如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这一时代课题上,不单是陶瓷艺人,国画家们也深入参与其中。他们由于长期沉浸于传统文化之中,且具有很高的人文艺术修养,故而为陶瓷绘画创作注入了更具深度的艺术思考,对陶瓷绘画走向独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投身陶瓷绘画创作的当代画家中,尹沧海是最具有代表性和开创性的。他的绘画创作以“意象”“写意”为核心旨趣,遇之于目,蕴之于心,涵溶融会,一任自然;同时强调融汇中西、兼容并蓄,以中国艺术精神,化西方造型法则;加之性格豪爽,下笔苍劲有力,故而其陶瓷绘画作品常现巨制鸿篇,作品气势恢宏,格调雄浑,意境宽广。
尹沧海画瓷并非出于对陶瓷的好奇,而是真心热爱,如同他热爱国画和书法一样,把陶瓷作为表达艺术理想和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笔墨韵味和陶瓷合二为一,陶瓷艺术语汇的丰富性与其绘画写意性形成了有机的融合。尹沧海的陶瓷绘画作品总是给人一种豪放的审美印象,同时在图像和釉色间蕴含着深厚的文人情怀。他试图通过极具表现力的釉色和写意笔调诠释内心的审美理想,探求陶瓷绘画的写意性呈现。尹沧海的陶瓷绘画题材主要有山水、花鸟和人物,这与他的国画题材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他的陶瓷绘画创作在写意表达方面得心应手,构图讲究,诗、书、画相得益彰。
尹沧海自幼习画,造型能力强,对于绘画和传统水墨有着很好的领悟力。因此,他的作品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以大写意入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的这些优势借助陶瓷媒介得以充分彰显,作品中青花、高温色釉、综合釉彩等都极具视觉张力,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面貌。
青花作为陶瓷绘画的经典形式深受艺术家的青睐,是很多艺术家介入陶瓷绘画的首选,这是因为青花的写意性和水墨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青花又有别于水墨,因为青花的色彩需经过1300℃的还原烧成方能呈现,所以青花的绘画性是建立在艺术家工艺经验的基础之上。
青花是尹沧海最擅长的陶瓷绘画形式,从他的一系列青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青花绘画所秉持的审美取向与艺术意志。他的青花作品发色纯正,勾、皴用笔老辣,深得传统青花的精髓。《疏影横斜水清浅》是他创作的纯青花作品。画面构图疏密有致,用叙事诗般的笔调营构出了自然意境。花鸟造型一如他的水墨花鸟大气豪放,不同的是青花发色浓淡富有变化,别有一番韵味。
陶瓷器物的画面构图是艺术经验和绘画修养的全面体现。大凡来景德镇进行陶瓷体验的艺术家大多只画瓷板,而很少涉足瓷瓶,最重要的原因是怵于构图。而纵观尹沧海的瓶类作品构图都非常讲究,体现出了他在陶瓷绘画方面的禀赋和功力。《达摩祖师面壁图》是尹沧海创作的一件青花瓶。作品青花发色纯正,浓淡穿插,韵味十足;写意人物挥洒自如,造型洒脱,一气呵成。值得一提的是,画面构图独出机杼、卓尔不凡。通景式构图疏朗有致,近景、远景相得益彰,人物、背景相互关照,每个面都可观、可品。
对于陶瓷绘画艺术而言,绘画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是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尹沧海对于陶瓷绘画的偏爱,源自于他在泥板上肆意潇洒挥毫后,作品经过陶瓷烧制工艺所呈现特有的艺术趣味。多年来他经常往返于天津和景德镇,考察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工艺文化,感受陶瓷的深厚底蕴。为了便于深入研究陶瓷艺术,他还在天津师范大学成立了现代陶瓷艺术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尹沧海不断求新求变,正如他自己在自序中所说:“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今日之我亦非明日之我。是以读书修业,教学相长,亦愿日有所长。”为此,他不断尝试陶瓷艺术的表达形式,探索陶瓷绘画的图像意义,并将对于个体精神生活、人与自然关系、人类终极关怀的沉思融入其间。《天边》《呼伦贝尔的黄昏》等一系列作品的推出,都充分展现出了他在陶瓷绘画语言、艺术思想探索上走过的心路历程。
陶瓷的材料属性和工艺属性所形成的独特审美,是陶瓷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最重要的方面。陶瓷作为火的艺术,其魅力在于有很多偶然的审美惊喜。艺术家在进行陶瓷绘画时,尽管对于色釉或料彩早已驾轻就熟,但对作品的最终效果仍充满期待。在经过火的洗礼后,很多偶然的色釉效果和色彩效果使作品平添了许多精彩,也有沮丧和失落。陶瓷绘画手法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表现力,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都难以企及的。青花、粉彩、高温色釉、综合彩绘等,每一种表达方式都各有千秋,自成体系。艺术家只有潜心研究才能领略个中奥秘,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方得工艺经验,在偶然中寻求审美预期。
尹沧海认为陶瓷绘画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是作品的灵魂,而工艺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为此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青花、高温色釉、综合彩绘,以及如何以这些手法诠释陶瓷绘画语言的独特艺术意义。他的作品在遵循陶瓷工艺范畴的同时,又不囿于工艺,而是不断突破工艺的局限大胆创新。《斜阳下的呼伦贝尔草原》是青花结合高温色釉的综合绘画作品。作品由八幅瓷板组成,作品构图连贯、气势恢宏,每一单幅也可独立观赏。尹沧海对于自然和人文景象满怀深情,经常足涉名山大川,游心骋目于山水之间,感悟景象的空灵与壮美。他尤其喜爱表现呼伦贝尔草原的辽阔气象,也许是草原的豪放气势契合他内心的豪情。为了能够表现出呼伦贝尔草原的广袤和延绵意境,尹沧海充分发挥高温色釉的窑变优势,采用泼墨手法将青花和色釉泼于坯体上,经高温烧成后,形成了画面的磅礴气势。由于色釉与坯体的收缩不同,烧成后色釉表面的不规则开裂强化了作品的粗犷与豪放的视觉效果。这种由青花、色釉和火共同形成的视觉和触觉肌理是水墨难以达到的。
陶瓷绘画语言的形成是建立在陶瓷材料的基础之上,画家只有掌握陶瓷材料特性才能进行作品的自由表达,从而形成个人的艺术语言和作品符号。尹沧海的陶瓷绘画将陶瓷材料的实验性品格与中国书画的“写意精神”完美融合,并不断在两者的互动中实现艺术创作的纵深发展。其陶瓷绘画作品兼具传统水墨的精髓,又有陶瓷绘画自身的语言,将艺术表现、个人风格和工艺融为一体,形成了极具感染力和符号特征的尹氏风格。
2022年4月26日于青美术馆
(作者系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